Wednesday, March 11, 2009

如何吃出健康?


今天中午挨著飢餓感,跑去數學館聽衛保組舉辦的健康講座。演講人請來的是馬偕的柯麗苓營養師,講師看上去還算健康。(因為營養師本身不健康的話,那演講的效果就會打折扣呀……)

進場聽講座的絕大部分都是數學系大一的熟面孔,拜上學期修數學系的基礎數論所賜阿。我比較好奇的是數學系是簽了什麼協定?怎麼一堆人犧牲午餐時間去聽講座阿。(好啦,我不該質疑他們出現在演講場合的正當性。XD)

那到底怎樣吃才健康呢?基於時間關係,柯營養師也沒能跟大家分享太多細節,像是食物該如何代換?以及重量和標準份量間的轉換?所以這場講座,柯營養師用了一張大家以前在健康教育課本就看過的梅花圖,來貫穿今天整場講座。

以平均每天需攝食兩千大卡為基準的話:
五股根莖類:一天只能吃三到六碗。
蔬菜類:一天只能吃三碟。
水果類:一天只能吃兩個。
奶類:一天只能喝一到兩杯。
蛋豆魚肉類:一天只能吃四份。
油脂類:一天只能攝取兩到三匙。

其中,碗的大小大概就像是一般外面自助餐使用的紅碗。蔬菜的三碟跟三碗無異(我很納悶為什麼不統一單位用詞XD)。水果的兩個就是兩份,每一份大小大約一個女生的拳頭大,所以香蕉大概一天只能吃一根,因為那樣剛剛好等於兩份。奶類的一杯大約240cc,一天只能喝兩杯,所以大概就是喝個便利商店的鮮奶就差不多了吧。而蛋豆魚肉類的份量,可以簡單的用女生的手掌為單位,那樣的大小大概就是兩份左右。沒記錯的話,營養師好像說牛排館的一盎司就等同於蛋豆魚肉類的一份,所以常常一餐就超過一天所需的攝取量。油脂類的一湯匙,可以想像白色免洗湯匙的大小,一天就只能攝取那麼多。(這一段劈哩啪啦地有點混亂,不過主旨就是在講梅花圖中的單位大概是多少啦,提供大家一個簡單的概念和目測方式。)

營養師在講奶類的時候,有特別提到每天的鈣質攝取量大約是1000毫克,而奶類正是攝取鈣質的最主要來源(最大供應商阿 XD)。一般來說,如果自己在家泡奶粉的話,大概就是三匙的量就足夠一天所需的量了。此外,「大蕃茄」也是另外一個營養小錦囊,他的營養主要算是蔬菜類的(注意:小蕃茄才是水果類的),所以如果不方便吃蔬菜的話,買個大蕃茄洗來生吃也能補充到蔬菜攝取量喔。

營養師也針對現場大家的問題做回應(詳情我有點忘記了):
問題 1:照上面那樣吃,就是吃不飽怎麼辦?
營養師的回覆:我們通常會建議多吃膳食纖維的食品,因為膳食纖維會吸附水份,會讓你的胃有飽足感。如果你還是覺得餓,那要先問自己到底是怎樣的餓?是嘴饞的餓,還是因為狼吞虎嚥,所以飽足感還沒產生?(這個我很有經驗,我通常都是吃完一段時間後,覺得很飽。怪不得總是說吃到七分飽就好了,吃到感覺全飽其實已經太超過了。)

問題 2:怎樣叫定時定量,時間該怎麼拿捏?(這我問的啦,哈)
營養師的回覆:盡量均勻地分配到正餐中,並且盡量規律飲食。水果類可以在餐和餐之間食用,因為通常吃完正餐後就有飽足感了,所以水果類會建議餐和餐之間才來吃。至於像是奶類沒有特別說要分早、中、晚來喝,可於某一段時間攝取即可。定時定量主要是指五穀根莖、蔬菜和蛋豆於肉類。

問題 3:中餐只吃水果可以嗎?會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?
營養師的回覆:這樣吃其實就有點違反定時定量。不過如果你一天的攝取量足夠,其實也不會說讓你生病什麼的。不過可能會造成內分泌的一些小問題。

問題 4:吃宵夜會不會發胖?
營養師的回覆:其實如果一天的攝取量連宵夜都包含在標準範圍內的話,並不會是發胖的主因。真正會讓人肥胖的原因是超過標準攝取量,也就是如果包含宵夜就超過標準範圍的話,就會造成身體的負擔。

散會後,外面有發免費且豐盛的便當,感覺有點諷刺呢。(一個健康的演講結束後發不健康的午餐,不過我沒領到。 XD)後來在路上,我又想到了一些其他的問題,不過沒機會發問了。XD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去問問看,像是如果在早上就一次把一天的攝取量吃完會怎樣?:-P

1 comment: